创新社会治理 “大合唱”
——在主动化解矛盾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上彰显新担当
策划丨彭德术 张军兴 陈文越
创新社会治理,关键一环在基层。
当前,重庆正加快推进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着力构建党建统领、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格局,以高效能治理护航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今日重庆》11期“新时代 新征程 新重庆”系列报道,我们透过对重庆高新区金凤镇、两江新区天宫殿街道以及城口县高观镇双竹村、沿河乡红岩村等地的深入考察,试图在一镇一街一村的基层治理实践中,梳理和挖掘出创新社会治理的多种形式和途径。
与此同时,无论是通过完善基层自治,实现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还是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性优势,提供更多元化的社会服务,抑或是通过引进智能化技术,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在这些基层故事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创新治理的同时也是在创新服务,服务群众、服务发展。
响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打通阻碍发展的关节,以发展促进治理,以治理服务发展,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然会来。
金凤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
基层智治 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百米”
为推进数字重庆建设,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基层治理,重庆高新区构建起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畅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从而打通服务基层的“最后一百米”。
重庆高新区的这个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由一张网综合治理、四板块统筹运行和一中心指挥调度构成。那么它是如何运行的呢?我们来到重庆高新区金凤镇实地打探。
打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
“巡查辖区企业安全。”10月31日,陈禹在金凤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向文昌村网格员季洪派发任务。
金凤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网格员提交的信息
几乎是同一时间,季洪就在手机上收到了任务。大约1小时后,季洪完成巡查后通过手机向指挥中心提交巡查情况,陈禹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季洪反馈的信息。
与季洪一样,一早就收到派发任务的还有九凤村网格员余亚雪,“我们接到的常规任务主要分为三类,日常走访辖区重点人群、主动服务群众和日常巡查走访。”
“便道落叶较多,影响出行,需要立即清理。”上午10点10分,余亚雪在巡查时将问题反馈到指挥中心。很快,指挥中心便协调城市管理和综合巡查岗调派所属区域的环卫工人及时清扫。半个小时后,金凤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再次收到余亚雪的结案反馈:“已清理。”
作为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的“神经中枢”,陈禹所在的金凤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每天24小时轮转,既要及时将问题上报至高新区社会治理中心,同时要负责党的建设、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和公共服务四板块统筹运行,这四个板块还对应有更加精准的服务岗。比如,经济生态板块就有生态环保岗、物业管理岗、乡村振兴岗等;平安法治板块对应有“老杨”网格综治岗、应急综合岗和市场监督岗等。
随着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沟通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
陈禹回忆,今年8月,九凤村第一网格网格员陈其正在走访时发现连日暴雨造成的积水入户隐患。当时情况比较紧急,网格员马上通过手机端的平台连线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连村网格员余亚雪,“我们接到的常规任务主要分为三类,日常走访辖区重点人群、主动服务群众和日常巡查走访。”“便道落叶较多,影响出行,需要立即清理。”上午10点10分,余亚雪在巡查时将问题反馈到指挥中心。很快,指挥中心便协调城市管理和综合巡查岗调派所属区域的环卫工人及时清扫。半个小时后,金凤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再次收到余亚雪的结线沟通了解,初步判断是淤泥堆积造成排水不畅,立刻通过平台跨区域跨部门协调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处理。而在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没有建立之前,类似涉及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工作,网格员需要层层上报,程序繁琐且效率低。
金凤镇下辖3个社区6个村,共有专职网格员62人。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一员多能”的网格员正是让这根“血管”畅通的关键。在指挥中心工作的陈禹,每天通过智能平台和辖区内的网格员保持联络,最终实现力量在网格聚合、民情在网格掌握、矛盾在网格化解、问题在网格解决、服务在网格开展。
“我们找准了‘141’基层智治体系的着力点,建立‘一中心全时值守,快速反应;四板块全链协同,联动增效;一网格全科服务,精准治理’的工作格局。”金凤镇党委书记赖科说。
一群“老杨”来帮忙
“有事儿找老杨,老杨帮您忙。”这句口头禅在重庆高新区金凤镇广为流传,“老杨”正是金凤镇“老杨群众工作站”站长杨永根,一名服务群众30多年的基层工作者。事实上,“老杨”不止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由党员、干部、志愿者、法律工作者等组成。不管是邻里纠纷、劳资问题,还是企业需要帮助,“老杨”都可以帮忙解决。
“老杨”杨永根是金凤镇“老杨群众工作站”站长(重庆高新区供图)
“老杨”网格综治岗,正是“141”基层智治体系四大板块中的一个对应服务岗。
今年4月,周懿在金凤镇注册了一家装饰装修公司,创业初期遇到资金难题。后来,周懿通过“老杨”得知西部(重庆)科学城有创业担保贷款的政策,最高可贷30万元。在准备好所需资料后,周懿于8月来到金凤镇便民服务大厅申报创业担保贷款。可就在提交资料后的第三天,他接到了银行打来的电话,被告知由于银行申请贷款的积压件太多,建议他更换银行重新申请。
为了尽快申请到这笔资金,周懿再次求助“老杨”。最终,在“老杨”的帮助下,金凤镇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连线,指导周懿完成了申报。目前,他的贷款已经审批通过。
在杨永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老杨”活跃在服务群众的各个岗位上。如今,“老杨”已发展成为由1个老杨群工工作站、13个老杨群工工作室、150个老杨群工工作点组成的数千人团队。
在服务过程中,“老杨”们也逐渐上线。此前,西部(重庆)科学城就将“老杨群工”与服务企业相关要求结合起来,率先在金凤镇试点研发“老杨群工服务企业小程序”,包含了惠企服务信息数据库、惠企服务功能平台、安全风险应急警示中心、金凤镇社会经济发展及安全生产情况总览等,这也成为金凤镇积极推进党建统领基层智治体系建设试点的一个具体举措。
数字化服务升级
目前,金凤镇有各类企业2365户。“141”基层智治体系中的市场监督岗,就是直接服务企业的岗位。
眼下,金凤镇市场监管所所长蒲剑波和他的团队正忙着“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一件事”最后的设计和审核工作,新的数字建设应用场景试点若论证审核通过,将为辖区企业带来更多方便和实惠。
金凤镇市场监管所所长蒲剑波团队正在研究“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一件事”
“以前政府惠企政策发布后,企业需要自行判断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再提供各种证明材料。”蒲剑波说,很多时候企业面临“信息不对称、政策看不懂、申报靠腿跑、进度看不到”和错失享受惠企政策良机等痛点和难点问题,而通过数字化方式将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从而实现惠企政策及资金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
位于金凤镇的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办事大厅
今年4月,重庆市召开数字重庆建设大会,提出加快构建基层智治体系,完善乡镇(街道)职能配置和运行机制。金凤镇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正是重庆高新区运用数字化手段服务群众生活的一个生动侧面。当前,重庆高新区正通过数字赋能等多项举措,加快推进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的精准度、融洽度和治理效能。
金凤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数据比对输入
文丨今日重庆记者 谈书
图丨今日重庆记者 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