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康圆梦

金牌导游的笑容里透出更多自信

  • 重庆日报 2021-07-28 09:52

  “满目苍翠,万木竞秀……”7月23日,王波在个人自媒体号上晒了几张三峡游照片,即刻收到数十条留言,“王导,你的家乡太美了!”“很期待我的中国游。”……

  63岁的王波是一名重庆资深外语导游,“我特别喜欢这份职业,因为导游工作能让游客们获得审美、心灵和精神的愉悦。”

  从1985年至今,王波带着一批批游客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也见证着重庆日益成为热门旅游地的巨大变化。

  “巧克力藏化了都不舍得吃”

  王波的“小康梦”起于三峡游。1985年,王波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原打算当一名英语老师,恰逢改革开放初期,长江三峡作为中国首批开发的景区,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涌入,重庆外事旅游十分繁忙,急需接待人员。经过严格的考察,王波被分配到重庆长江轮船公司旅游处。

  “那时,旅游团不叫旅游团,叫外事接待;导游也不叫导游,叫interpreter(翻译)。”就这样,王波成为重庆最早一批的专职外语导游,回想入职时的印象,他用了3个词:“稀奇、紧张、懵懂”。

  “当时,三峡只有两艘涉外旅游船——昆仑号、神女号,接待能力、基础设施、景区配套都很落后。”王波回忆称,尤其是厕所,外国人习惯用坐便器,而三峡沿线景区当时都是旱厕,这令游客们很不习惯。

  让王波印象更深刻的是,外国人有给服务人员小费的习惯,但他们都不敢收。有一次,一位外宾给他小费,被婉拒后,转赠了他一盒巧克力。

  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巧克力,舍不得吃就一直放在衣服里。行程结束回到家后,他才拿出来跟家人分享,结果巧克力都化了。

  组团走出国门,打卡世界美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有了些闲钱,重庆游客开始参团走出国门,欣赏世界美景。王波也随之转型为一名出境游导游。

  “重庆人最初出境游目的地主要为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王波称,游客结构以第一批下海的商人为主。刚开始走出国门,中国游客不熟悉当地风俗习惯,会出现不少意外情况,协调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就成了导游一项重要工作。

  如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老百姓日渐富裕,旅行社的出国游线路更加丰富,国内游客足迹踏遍世界各地,国内游客的消费能力也不断提升。为此许多国外旅游城市的商场出现了中文导购和中文服务。

  “平视看世界,笑容更加灿烂”

  “近年来,重庆人出境游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在大幅增长,且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王波说,游客的旅游模式已从“走马观花”和购物,发展为“慢游”,消费心态日趋理性,尤其是年轻游客已习惯“平视看世界”,更倾向于体验当地生活特色,注重享受服务和文化体验。

  “2014年到2019年,我主要负责带国内游客去欧美国家。不仅我的心态有了变化,游客们的笑容也更加从容、淡定了。”王波说,团友们会在巴塞罗那与当地球迷一起聊足球,也会在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品文化。

  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王波暂时赋闲在家,但他计划着再次拿起导游旗,带重庆游客领略世界美景,也把重庆的美景推介给世界。

  记者 韩毅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