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众多专家齐聚高峰论坛纵论提质发展 重庆夜经济三大痛点亟待解决

  • 重庆日报 2021-07-25 09:12

7月22日晚,“爱尚重庆·2021不夜重庆生活节”在观音桥步行街广场拉开序幕(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融合发展总体上依然有名无实,经营主体面临盈利难题。这种现象,在重庆同样存在”
  
  ■“夜市街区的品牌知名度、集聚人气的能力,整体上还不够,还需提升”
  
  ■“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重庆夜间经济发展存在文化内涵层次不高的问题”
  
  重庆的夜间经济已成为耀眼的城市名片,重庆为全国夜间经济发展树立了标杆——这是7月23日在江北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重庆)夜间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上,不少与会嘉宾给出的评价。
  
  不过,也有嘉宾认为,繁荣的背后,重庆夜间经济仍然存在一些发展的痛点。有哪些痛点,如何解决?一起来看嘉宾怎么说。
  
  亮点
  
  重庆夜间经济为全国树标杆
  
  “重庆通过一系列措施发展夜间经济,促进了市场活力、释放了消费潜力,为全国夜间经济发展树立了标杆。”论坛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二级巡视员张豫军,对重庆的夜间经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重庆夜间经济发展正迎来爆发期,随着消费需求和层次不断升级,夜间经济开始进入集约化经营阶段。”论坛上,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副主编、瞭望智库研究员陈浩杰表示,自己对重庆夜间经济充满期待。
  
  事实上,业界对重庆夜间经济的赞誉,由来已久。例如,2020年、2021年,新华社瞭望智库联合腾讯发布的“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榜单,重庆均位列榜首。
  
  重庆夜间经济有多“火”?
  
  街道两边,霓虹灯五彩缤纷;街边的小吃摊上,烤肉飘香;路边的舞台上,艺人唱着歌;酒吧里,人头攒动……夜幕降临,大九街变得比白天更热闹,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络绎不绝。
  
  几年前,大九街这片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多见烂尾楼、闲置楼、老厂房和旧库房。如今,这里已“变身”为都市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和重庆夜间经济“名片”。整个街区汇集了国内知名品牌和商家超过960家、个体工商户超过1350家,其中包括全重庆近六成的酒吧。这里的人流量平均每天高达10万人次。
  
  在重庆,除了大九街,夜间经济活跃的地方还有很多。“近年来,我市陆续建成市级夜市街区30多条,建成大九街、龙门浩老街等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地,夜间经济繁荣景象持久不衰。据调查,重庆城市消费60%发生在夜间,大商场晚上6点到10点的销售额全天占比达60%左右,夜间经济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逐年上升。”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一个直辖市,重庆举全市之力打造夜间经济样板,显示出了强大的动员和整合能力。同时,近年来重庆一直致力于推动夜间经济产业创新升级,走出了一条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之路。”论坛上,陈浩杰这样说道。
  
  痛点
  
  三方面不足制约提质发展
  
  尽管如此,重庆夜间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痛点。
  
  陈浩杰认为,当前,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夜间经济创新发展的一大趋势。各地在助力夜间经济发展实践中,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新旧融合、城乡融合,从场景到业态,从内容到形式,进一步丰富了夜间经济发展的内涵。然而,从全国的夜间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融合发展总体上依然有名无实。
  
  从大数据来分析,融合发展有名无实主要表现为经营主体的补贴外收入不稳定,面临盈利难题;商圈、景点很难留住游客过夜,消费额不高;很多酒吧一条街在亏损运营。而这种现象,在重庆同样存在。
  
  此外,在陈浩杰看来,重庆夜间经济发展还有一个痛点——传统商圈依然是流量王,而夜市街区的品牌知名度、集聚人气的能力整体上还不够,还需提升。
  
  从消费领域来看,重庆夜间经济发展则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阿里新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张瑞东透露,根据饿了么、客如云、盒马鲜生等平台数据分析,重庆“夜食”指数在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一,是夜宵文化最流行的城市;夜间购物热度在各大城市中领先,尤其是居民线上逛超市的新零售“夜购”指数,位居全国第一;美发美容、美甲、足疗、按摩等夜间生活服务消费较为活跃,在样本城市中排名前五。
  
  但同时,在演唱会、音乐节、话剧、电影等夜间文化娱乐消费的活跃度上,重庆与北京、上海等城市还存在一些差距。这说明,重庆夜间经济发展还存在文化内涵层次不高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提升。
  
  支招
  
  推动“商旅文体”深度融合
  
  面对上述痛点,重庆应如何推动夜间经济提质发展?
  
  陈浩杰建议,重庆可顺应夜间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趋势,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为方向,以“场景设计+主题营造”为抓手,着力推进夜间文旅消费融合。同时,抓住消费主体已延伸到90后和00后的特点,精准对接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解决商圈、景点消费额不高、夜间经营主体难盈利等问题,让夜间经济真正实现融合发展。
  
  “重庆提质发展夜间经济,可从发挥餐饮消费优势、补足文化短板、丰富生活服务消费、增加数字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发力。”张瑞东认为。
  
  比如,要重视餐饮作为地区文化和产业推广名片的作用和价值,为打造广泛传播的餐饮品类和品牌投入充足的政策资源;经常组织举办演唱会、音乐节、文化节、戏剧节等文化娱乐活动,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夜间文化娱乐消费产品和场所;大力建设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性的数字商圈、商业街,通过数字化手段引流,为传统商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发展夜间经济不能限于传统的夜市,形式上要更灵活,参与主体要更加广泛,行业、业态要更多。同时,还要与城市文化气息紧密相连。建议重庆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做好规划,补齐夜间经济发展的产业短板。如,打造各种曲艺演出、文体休闲、文化鉴赏等文化消费产品,发展云旅游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新业态等。
  
  “大唐不夜城”品牌项目负责人许帅认为,发展夜间经济要借助社交媒体扩大传播,用新奇体验吸引消费者。同时,要聚合多元的商业业态,并用高水平的运营去激活消费。
  
  探索
  
  打造“两江四岸”夜经济核心区
  
  在解决夜间经济发展痛点、提质发展夜间经济方面,重庆已进行了诸多探索。
  
  2020年,重庆将2016年创新推出的每年举行一次的“夜市文化节”,提档升级为“不夜重庆生活节”,积极培育夜间消费市场,加快搭建夜间消费平台,倾力打造“重庆味、国际范”的不夜城。
  
  今年7月22日晚,“2021不夜重庆生活节”如期而至。在未来3个月,主办方将组织开展近200场融合消费促进、商旅文体元素的夜间特色主题活动,唱响“不夜重庆”品牌。
  
  而在此前不久,重庆夜间经济发展联合会宣告成立。该联合会是在政策支持、政府推动、企业联动下诞生的,目前其会员有60余家,覆盖商圈、街区、商业综合体、品牌商家和行业平台等。未来,该联合会将构建一个资源共享、共生共融的重庆夜间经济生态圈,推动发展具有不同特色的夜间消费业态和模式。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夜间经济,是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点内容。下一步,重庆将加强“商旅文体”深度融合的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打造“两江四岸”夜间经济核心区,为提质发展夜间经济注入新活力。
  
  记者 黄光红

编辑:胡婷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