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对话初心

红色三岩 “雾都”明灯

  • 今日重庆杂志 刘晓娜 李野 曾馨乐 2021-07-12 10:25

  “红色三岩”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三个对外公开的办公地点:位于红岩嘴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位于曾家岩50号的周公馆,位于虎头岩的《新华日报》总馆。因三处地点都有一个“岩”字,被后人统称为“红色三岩”。“红色三岩”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的主要活动地,似迷雾中的明灯屹立于战时首都重庆。

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从今天出发

  从曾家岩到红岩村,短短六七公里的路程,但沿途有迷人的江景和众多时尚的地标:

  牛角沱,重庆最忙碌的轨道站点之一,每天高峰期有10余万人次在此来来往往;

  李子坝,观景平台上,总有成群的游客举着相机等待“轻轨穿楼”的那一刻;

  化龙桥,曾经的老旧厂区,早已蝶变成为集高档商务中心、时尚休闲、生态景观、商业集群等于一体的国际商务区,聚集着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

幽静的中山四路,曾经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这条路,每天都在书写着新的故事。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艰苦奋斗的时光,便在这条路上留下了珍贵足迹。

  如果将“红色三岩”比作战时重庆的“雾都”明灯,那从曾家岩到红岩嘴、虎头岩的这条路,便一路洒满光辉。

  这也是一条红色线路,深沉的革命故事与靓丽的城市风光交相辉映,构成了重庆这座英雄之城的独特魅力。

  在危险中奋斗

  周公馆门前广场中央,周恩来全身铜像被鲜花簇拥。游客进入周公馆前,都会在铜像前驻足瞻仰。

  在中山四路诸多老建筑当中,周公馆所在的曾家岩50号外观上并不突出。当年赵少龙和赵佩珊夫妇为避日机空袭迁往乡下,将房子租给国民党立法委员陈长蘅。

  1939年2月,邓颖超以周恩来的名义从陈长蘅手中租用了曾家岩50号的部分房屋,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机关在城内的办公地点,对外称“周公馆”。

参观者在周公馆了解南方局的历史

  彼时,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刚刚一个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机关原本秘密设于机房街70号,后因日机轰炸,于1939年5月移驻红岩嘴。红岩嘴在当时属于城郊,因此曾家岩50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日机对重庆无差别轰炸的几年里,周公馆也未幸免。周恩来、邓颖超的办公室兼卧室被炸毁,但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搬到二楼东侧的一间屋里,待房屋修好后再次搬回。

  与周公馆比邻的,有戴笠公馆和警察局,周公馆的一举一动皆处于国民党的监视之下。周公馆里陈列着一份《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是重庆谈判期间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司令张镇呈报给军政部部长陈诚的文件。这份文件里,毛泽东几时几分见了哪些人,都被记录在案。1958年11月9日,董必武重返曾家岩50号周公馆时,曾题诗一首:“八年抗日此栖身,‘三打维支’笑语新。戴笠为邻居在右,总看南北过门人。”

  相似的场景也出现在红岩村。虽然在城外,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同样处于特务的环伺之中。然而无论处境多么困难,南方局的同志们都时刻不忘使命。比如,红岩村和周公馆都有一间叫“救亡室”的房间,他们坚持在这里开会、学习、听报告。

  在艰苦中奋斗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二楼展厅里,陈列着一套特殊的裙装——女同志到城内办事时穿的“公共便装”。大家共用一套服装,就为了省下点布料钱支援抗战。

  南方局同志们艰苦朴素的作风,至今还在红岩村留下许多佳话。比如前来参观的游客总能听到这样类似的故事:周恩来45周岁生日那天,同志们想给他一个惊喜,但是他拒绝了,只吃了一碗面,然后回房间写下《我的修养要则》,提醒自己作为共产党员要时刻严于律己。

参观者在周公馆了解南方局的历史

  在红岩,大家一律平等,吃住都是一样的。为响应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他们还自己在空地上种菜、养猪,在救亡室里一起唱救亡歌曲,逢年过节还排练节目。

  虽然这里的生活艰苦、工作紧张,同时也充满了危险,但大家团结融洽、亲密无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切为了和平和民主

  曾家岩的周公馆、红岩村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虎头岩的《新华日报》旧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维护国共合作,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唤醒民众和挽救民族危亡的实际行动。

  虽然曾家岩的环境复杂,周公馆的饭堂狭小,但也是柳亚子、黄炎培、沈钧儒等民主人士常聚之地,周恩来还曾亲自挽袖下厨,做了一道家乡名菜“红烧狮子头”,宴请重庆文艺界的朋友们。

  与曾家岩50号相距四百多米便是桂园。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国共双方在此就很多重大问题商谈并签署了著名的《双十协定》。

  如今,游客能借助VR技术和“重庆谈判专题展”,了解更多与重庆谈判相关的历史细节。

红岩革命纪念馆

  “我们的目标是四个字‘和平民主’。”毛泽东当年在桂园说的这句话,如今通过显示屏向游客一遍遍重现着。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走进历史发生地,方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几百米之外的特园,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常常与各民主党派人士相聚于此,共商国是。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三顾特园,这里也因此被誉为“民主之家”。

  今天,因历史而来

  今天重走“红色三岩”,所见的风景早已不同往日。

虎头岩,航拍镜头下步道与公路交错

  站在周公馆旁边曾家岩书院的阳台上,可以看到才通车半年左右的曾家岩大桥车流不息;

  站在红岩革命纪念馆的广场上,可以看到化龙桥上空的玻璃幕墙倒映着蓝天白云,新修的红岩村大桥通车后,还将增加一条过江线路;

  站在离《新华日报》旧址不远处的虎头岩公园远眺嘉陵江对岸,可以看到鸿恩寺公园和绵延不绝的高楼大厦……

重庆轨道交通李子坝站,列车经过时,拍照的人也是一道风景线

  眼前的景象与历史重叠在一起,与红色遗迹融为一体,和谐有序、生机勃勃。这正是先辈们为之奋斗的幸福画卷。

  今日重庆记者 刘晓娜 实习生 曾馨乐

  今日重庆摄影记者 李野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