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重庆国际生物城擦亮“重庆牌”

  • 今日重庆杂志 2021-01-21 14:22

  2020年以来,重庆国际生物城动作频频,不仅抛出系列政策干货,进一步聚合生物医药产学研方面的资源,打造产业链和生态链,还启动了美国雅培克等行业巨头建设,打响生物医药“重庆品牌”。

  就在三四年前,重庆国际生物城所在的巴南区木洞片区还只有一个普通的服装工业园区。如今,这里聚集了8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在重庆唯一被纳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重庆国际生物城正抢抓机遇、大胆转型,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努力打造长江上游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

智翔金泰项目

  抢抓机遇 规划布局生物医药

  2020年11月19日,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专注肿瘤疾病创新药物研发生产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美国雅培克,在重庆国际生物城开工建设中国制剂工厂。这标志着高端抗肿瘤制剂将实现“重庆造”,也标志着又一家生物制药巨头在重庆国际生物城加快建设。

  就在2012年,汽摩等传统产业还是巴南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巴南区正在寻找推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恰逢此时,我国提出加速培育发展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巴南区抓住机遇,探索在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的木洞片区大胆规划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并先后被确定为全市医药产业“五园七基地”、全市生物医药“4+1”聚集区,为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之初,只有寥寥几家医药企业入驻。为进一步打开局面,2017年,巴南区委、区政府果断决策,加快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聚焦生物医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并为此出台各种专项政策,举全区之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同年,巴南被授牌“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

  在良好的营商环境助推下,投资130亿元的国内生物医药龙头项目重庆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开工建设,先后带动博唯生物、智翔金泰、宸安生物等龙头企业相继落地开工,带来了长效胰岛素、抗体、疫苗等高端生物药品种,使重庆生物药研发制造能力快速步入国内先进行列。

  为抢抓机遇、趁势而上,2018年,巴南区向市政府专题报告,在“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基础上整合全市资源,建设承载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庆国际生物城”,获得大力支持。至此,该园区正式更名为“重庆国际生物城”。次年,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庆国际生物城)纳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重庆国际生物城所在的木洞镇、麻柳嘴镇全域也纳入重庆高新区拓展园范围。产业平台的不断提升,显著增强了产业聚集能力,加速了集群化发展的步伐。为了增强相关领域产业聚集能力,2020年,巴南又从细分领域推动了“重庆康复辅具产业园”“重庆市生物医药两学一产联合体”等一批市级专业化平台落地。

  政策引领 “大礼包”助推科研创新

  目前,重庆国际生物城正积极建设“1+3+N”特色产业体系。这个产业体系以生物药为核心,以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特色,将构建出完善的专业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重庆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支撑。

  2020年9月,巴南区召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称,重庆国际生物城已建成以北大医疗创新谷研发平台、宸安生物中试平台、美莱德动物试验平台和智睿生物研发孵化中心、重庆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心等为核心的“5平台3中心”。巴南生物医药产业在市、区两级产业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发展前景日益广阔。

  实际上,为充分发挥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巴南通过与国内发达地区的横向比较和对全市既有政策的纵向梳理,推动出台了全市首个区县生物医药专项政策,区人大常委会还出台了《关于加快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的决定》。巴南印发的《重庆市巴南区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不仅综合了各方优势、加大了覆盖力度,还与市级政策实现了叠加。

  比如,企业在研创新药(含生物制品)、改良型新药(含生物制品)、生物类似药(含境内外已经上市的生物制品)和获批纳入国家医疗器械优先审批通道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获得临床批件或默认临床后,除了可以获得市级政策给予的一次性300万元的临床前研究补助,其中的化学药品、中药和天然药物、生物制品1类和获批纳入国家医疗器械优先审批通道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还可获得巴南区配套临床前研究补助200万元。巴南区产业政策在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前研究、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第三方创新服务平台等方面均有与市级政策的叠加措施,满足条件的企业可以同时享受市、区两级的政策扶持。同时,针对部分区内企业申请到了巴南区政策没有覆盖的其他市级生物医药产业扶持政策的,原则上还可以给予相应金额50%的配套补贴。

重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心

  集群成型80余项目打响“重庆品牌”

  2019年,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庆国际生物城)纳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这是全国首批66个中重庆市唯一的一个。同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将重庆国际生物城所在的木洞镇、麻柳嘴镇全域纳入重庆高新区范围。

  重庆国际生物城实现由区县开发区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级高新区的跨越,打响了中国生物医药的“重庆品牌”,扩大了重庆生物医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招商引资号召力,为承载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振兴发展、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巴南新开工美国雅培克制剂、智睿研发及孵化中心二期等19个项目,美国雅培克原料药、参天科瑞、南芯西南总部基地、美莱德动物实验中心、美莱德P2实验室等10个项目建成投用。整个“十三五”期间,重庆国际生物城累计完成工业投资约315亿元,开工企业项目54个,建成投产投用38个,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约348亿元。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较2015年增长约652%。

  2020年,重庆国际生物城完成科技创新投入3亿元,博唯生物、智翔金泰、宸安生物、美国雅培克等重点企业在研产品19个,美国雅培克口服紫杉醇获得美国FDA优先审批权,全球首创长效胰岛素宸安生物德谷胰岛素获批临床,疑似狂犬病毒暴露后的预防单抗注射液获批临床,预防性新冠疫苗完成动物攻毒实验。

  到2020年底,巴南进入临床的I类新药达到10个,重组全人源抗EGF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白介素17A单克隆抗体、抗PD-L1单克隆抗体三个I类新药填补我市高端生物药产品的空白。其中,某抗肿瘤疫苗、白介素-17、利拉鲁肽注射液、口服紫杉醇等6个产品进入三期临床。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巴南全力组织企业增产、转产防疫物资,快速形成个人防护、消毒消杀、抗疫药品保供能力。2020年,累计生产防护服(隔离服)1318万余件,出口860余万件;生产各类消毒用品5100余吨;产销口罩2210多万个;生产磷酸氯喹关键原料150吨,新增防疫物资产值近10亿元,为全市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

  到2020年,重庆国际生物城累计引进生物医药项目80余个、协议产值近1000亿元。形成了以智睿生物、博唯生物、智翔金泰为代表的生物药集群,以美国雅培克公司、日本参天、科瑞制药为代表的化学药集群,以四川新绿色、伍舒芳为代表的现代中药集群,以钱璟康复、惠森驰恒为代表的医疗器械集群。

  承担使命 加快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按照市政府“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总要求,下一步,巴南将以做强重庆国际生物城产业集群、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在研品种产业化为重点,助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助推全市支柱产业迭代升级,重庆国际生物城将加快优化空间布局,推动持续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加快临床产品产业化。优化空间布局不仅是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创新基础和空间分布,着力提升生物药产业协同发展能力,还意味着加速在国际生物城布局行政资源,特别是加速药监、评审、检测、审批、能源保障等的布局,进一步优化要素环境。

  核心产业集群也将不断获得优化。重庆国际生物城将重点围绕抗体、疫苗、高价值生物类似药、细胞治疗产品等生物药,推进药品生产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种落地。继续深入推动资本招商,推动与国内顶尖医药专业基金的合作,用资本引导招商,在MAH试点下保障项目落地和产业化。

  此外,重庆国际生物城还将推动长江经济带转移项目落地,整合长江经济带沿线生物产业的优质资源,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争取一批项目落地,实现产业合作转移。引进一批化学药仿制药大品种,围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重点领域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创新药,争取一批长效、缓控释、靶向制剂等改良型新药落地重庆;引进大品种二次开发等中药项目,围绕大品种二次开发、经典名方推动现代中药招商,优化中药产业结构,填补重庆中药注射剂空白,塑造培育中药大品种。

  同时,重庆国际生物城将在加快建设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的同时,重点引进或鼓励企业建立CRO和CMO(CDMO)平台,加速构建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和专业服务平台体系,增强产业创新源动力。

  在推动临床品种形成工业能力方面,重庆国际生物城将提供强有力的水电气等能源保障和全流程行政审批服务,以“店小二”精神,做好企业产品临床保障,推动在研Ⅲ期临床产品尽早投产上市,力争通过三到五年,让重庆国际生物城成长为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文丨杨玺

  图丨重庆国际生物城提供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