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他们,感动重庆

  • 今日重庆网 2021-01-11 23:30

  公益福彩,感动重庆。

  每年冬天,感动重庆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活动都会如期而至。11日晚,2020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重庆广电大厦举行。

  一张张质朴的面孔,一段段温暖动人的故事,这个夜晚,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的缕缕微光汇入到流光溢彩的重庆夜景中,温暖着这座城市。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

向朝善

  向朝善

  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老兵

  向朝善,曾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直属司令部警卫团4连1排1班班长,荣立过一次三等功,获得过和平勋章及抗美援朝纪念章。

  向朝善今年88岁,他说,现在的中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是许多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虽然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但是只要我们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任何困难都压不倒我们。”向朝善感慨。

  颁奖词:

  烽火连天中,你为保家卫国冲锋,青山厚土上,你为忠烈英魂守护,岁月静好里,你为人民事业奉献。站岗的身影,穿越历史的风云,铸成最闪耀的军功章——丹心映英雄

龚光荣 李洪玉

  龚光荣、李洪玉

  致力于遗体器官捐献推广的失独夫妻

  2012年,龚光荣、李洪玉夫妻俩的独子因白血病去世。按照儿子生前愿望,他们忍痛捐献了儿子的遗体器官,帮助了两个人重见光明。

  从此,他们深刻体会到遗体器官捐献是在用爱为生命续航,决心宣传发动更多人参加遗体捐献,延续生命的希望。6年来,虽然有质疑、也有不解,但是他们一直在坚持。经他们宣传动员,已有164名群众签下“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早在2014年,夫妻俩就正式注册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希望未来,我和老伴的遗体能够为医学事业做更多的贡献。现在医学进步了,相信很多病症都能够治愈。”龚光荣说。

  颁奖词:

  当悲痛来临,你们用善良与慈悲,酝酿出新生与希望。对生命的珍惜,是让生命以爱的形式延续。你们美好的心灵如阳光穿透世俗,谱写成生生不息的长歌——博爱感人间

焦祖惠

  焦祖惠

  践行生命之诺的“感恩女孩”

  焦祖惠是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主动请战到湖北孝感抗疫一线。

  报名去孝感,焦祖惠没有丝毫犹豫,她说她的“逆行出征”更像是一场“感恩之行”。因为她来自四川,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14岁的焦祖惠目睹了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无私援助。“在我们最害怕、最无助时候,是大家帮助了我们。”焦祖惠说,“当年帮助我们的人,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束光,把更多的美好、希望带给更多的人。”

  颁奖词:

  12年前震后的废墟上,白衣战士在你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12年后抗疫的战场上,你白衣执甲勇敢逆行;你成为了最想成为的人,也成就了韶华有为、青春无畏的美丽人生——最美逆行者

付体碧

  付体碧

  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光荣户

  “2020年,我家收入有18万元。”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付体碧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

  2004年,付体碧丈夫在打工时落下了残疾,一家人困顿。但付体碧没有叫苦叫累,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2015年,在党委、政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她靠勤劳的双手发展起肉牛养殖,一家人也摆脱了贫困。

  摘掉“贫困帽”后,付体碧又有了新目标,“以前因为家里穷,没有上学读过书。村上常常有培训,让我去学习新技术,但是我不识字,学起来很困难。”付体碧说,这次获得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是对自己的的一个鞭策,“现在条件好了,我还要多读书,多学习知识,用科学的方法养好牛,带着更多的乡亲养牛致富。”

  颁奖词:

  苦难击不垮你坚强的意志,贫穷压不弯你自强的脊梁。你用辛勤的劳动收获幸福与尊严,你用不屈奋进,抒写出脱贫攻坚壮丽诗篇里最美的诗行——奋斗出幸福

廖洁

  廖洁

  不畏艰险执行维和任务的重庆女警

  2019年3月,廖洁通过了联合国外语、射击等层层选拔、审核,最终成为一名联合国维和警察,获得前往南苏丹任务区的“通行证”。在南苏丹,她克服恶劣的工作、生活条件,枕着枪声入睡,先后参与维和行动50余次,编写防疫计划,把中国防疫经验推广到南苏丹。在联合国考核中,她凭借优异表现,获得任务区仅有百分之二维和警察才能得到的“非常优秀”评价,更是朱巴战区唯一两获嘉奖的维和警察。

  2020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的现场,廖洁并未出现,她还在南苏丹执行任务。代替她领奖的是她的同事卢小伟,也是下一批即将前往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警察。在同事眼中,廖洁性格活泼,乐于助人。“当一年维和任务期满时,她主动提出了延期。”卢小伟说,“我们希望将维和警察的精神传承下去。”

  颁奖词:

  为了世界和平,你远行万里,深入战区,把异国作家乡。为了祖国荣耀,你将女儿柔情,化成钢铁意志,用勇气、信念与智慧彰显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巾帼有豪情

郑惠连

  郑惠连

  援建儿童医院扎根重庆64年的儿保专家

  “大家都认可我,认为我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未来,我还要尽自己的力量,继续为儿童的健康、快乐奋斗终生。”获得2020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郑惠连说这是对她最大的鼓励和认可。

  1950年,郑惠连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上海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工作。后来,她响应号召,来到重庆援建儿科医院。在她和同伴们的努力下,1956年6月1日,重庆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顺利开诊,结束了重庆市无儿科专科医院的历史。1978年,医院成立儿童保健教研室和儿保门诊,郑惠连便一直从事儿童保健,守护孩子健康,尽管已经94岁高龄,依然坚持坐诊,到基层讲课、义诊,“我的初心是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我实现了当初的理想,现在的我很幸福。”

  颁奖词:

  听党召唤,以国为先,告别黄浦江,拓荒大西南,你把最美的岁月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个甲子的不辍耕耘,撒下燎原火种,医德双馨泽被后代,西迁精神光照四方——赤诚爱国心

覃家缓

  覃家缓

  扎根火热军营的时代青年

  从小,覃家缓心中就有一个从军梦。大学毕业后,面临择业,这个梦想又重新涌上心头,“如果不从军,我一定会后悔。”2014年,他圆梦军旅,如今已成长为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三支队机动大队的班长。

  从军六年来,覃家缓每次执行任务都冲在最前面:2017年,靶场附近工地坍塌,他第一个冲进事故现场,成功救出1名被困工人;2020年7月16日,万州五桥遭遇41年来最强洪水,他第一个冲在抗洪一线,连续奋战5个小时,解救受困群众16人……老兵们都叫他“铁牛”,他却说“我是班长,年纪最大,是他们的哥哥,要照顾他们,冲在最前面。”

  颁奖词:

  当灾难降临,你奋勇当先,当使命在肩,你千锤百炼,誓保人民安康,坚护山河无恙,沧海横流中方显英雄本色,惊涛拍岸处勇立中流砥柱——人民子弟兵

胡华平

  胡华平

  用生命热情温暖群众的扶贫干部

  “直到我读了爸爸的扶贫日记,我才重新认识了他。”在胡竞源的印象中,父亲胡华平不善言辞,父子俩平时在家的交流也不多。

  那本扶贫日记,是涪陵区青阳镇吴家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为胡华平收拾遗物时偶然发现的,上面写满了他扶贫路上的故事:哪家贫困户养了几头猪、哪家的土鸡该出栏了,他都一清二楚;看到贫困户从危房搬进新房,他打心眼里高兴;在日记里,还详细地记载着他为村民做的产业规划……

  “虽然我的身体感觉一天不如一天了,但我还是要尽力地坚持下去,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日记里最触动胡竞源的一句话,“直到这一刻,我才真正了解爸爸。”

  颁奖词:

  光阴有限,托付山长水远;胸襟无垠,奉献雨露春风。精准扶贫,你不落一人;发展产业,你风雨兼程。你用生命镌刻出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肖像——为民孺子牛

母志琴

  母志琴

  坚守山乡27年的乡村教师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了应该做的事。”获评2020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母志琴说很出乎她的意料。

  母志琴是綦江区篆塘镇遥河村小的老师,27年来,她坚守在山乡,辗转5所村小,把青春和爱全部奉献给了山村渴求知识的孩子们。

  因为出色的教学,她曾经有多次进城工作的机会,但是都放弃了,“村里的孩子需要我,我必须留下。”27年,她教育培养了上千名农村娃,其中300多个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颁奖词:

  27年,你跋涉了许多路,可总是围绕着大山。27年,你将爱与知识化成甘霖,灌溉大山里最珍贵的幼苗。从风华正茂到华发渐生,时光遮不住托起梦想的坚守和奉献——涓涓桃李情

李继儒

  李继儒

  退休不退劲的平安守护者

  “工作不累,喝酒不醉,邪气不沾,财色不贪,一生正气,两袖清风;事为必胜,对人必礼,逢贫必扶,遇恶必斗,直爽和谐,光明磊落。”这副对联,是1999年李继儒从彭水县公安局退休时,同事送给他的礼物,李继儒一直把它挂在自己的工作室。

  对联上的文字,也一直激励着李继儒退休不退劲。退休回到家乡,李继儒担任起保家镇清水村的党支部书记,致力于改善当地环境、发展经济,引导居民自发开展治安巡逻。他还自编自导了一些法制文艺节目,为乡亲们开展学法讲法活动。“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坚守党性,不忘初心,只要人民有需要,我就要站出来。”

  颁奖词:

  退休不退志,离职不离责,耄耋之年心有余热,你用责任守护平安,用真情解民忧难!照进生命里的是你永不改变的本色——璀璨夕阳红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队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队

  巴渝历史文脉探寻人

  2020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现场,还有一群特别的人。他们是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队的队员,也是2020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特别奖获得者代表。

  “考古工地多遍布在郊区、乡村、深山等偏僻之处,车辆难以到达,往往需要翻山越岭徒步前往。一年中,有300天以上的时间坚守在野外第一线。”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队队长李大地说,考古人往往都远离都市繁华,过着青灯长卷、风餐露宿的生活,“考古人最大的满足就是能通过真实具象的遗迹和遗物,辨识出一个又一个考古学文化,探寻一段又一段尘封的历史。”

  成立20余年,考古队扩大到了100多人。他们建立了重庆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延伸了巴渝文化的源头轴线,丰富了重庆历史的内涵,活化了巴渝历史的场景。20余年来,他们收获了“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三峡移民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重庆五一劳动奖状”等上百项荣誉称号和表彰。

  颁奖词:

  青灯长卷,风餐露宿,在田野里写春秋,在故纸堆里找感动。你们翻山越岭,千里奔劳,用青春与热血,探索文明之美,发现重庆传奇——文化传承者

  文丨胡婷 实习记者 王军红

  图丨李野 受访者提供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