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2019

把城市收藏进一座院子

  • 今日重庆网 2020-01-09 12:11

  “现实之上,世界无限,我把这座重庆院子作为一个城市的收藏之地,也当是一个‘无边界思维’的想像之地。”

 

吴扬文

 

  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重庆院子创始人。

 

 

  2019年,湖南人吴扬文干了件理想照进现实的事。

  他在观音桥望海花市旁边坡沟谷废弃的垃圾场上,打造了一个集文创和都市文化旅游体验于一体的重庆院子。

  院子里有亭阁、老戏台,还有原汁原味的老江北城已拆除的行街门。

  “成都有宽窄巷子,重庆也要有个重庆院子。”吴扬文的初衷是复原正宗的重庆院落,“城市化进程太快,现实的物质化过于同质,丢掉了许多属于现实之上的东西。现在需要一场反省,需要一个超越现实的文化重建。所以,重庆院子就承担了这一使命,它要收藏一座城市,还要开一块稻田,弄一个花园,养很多生物,我希望它能与未来的重庆一起生长。”

 

 

  与未来的重庆一起生长

 

  对吴扬文来说,重庆院子的诞生并非偶然。

  早在2009年,吴扬文就接触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课题。2018年6月,吴扬文在对大九街地区城市风貌改造调研过程中,偶然发现了望海花市的一片边坡沟谷上的小洼地。那时,洼地堆满了垃圾与建筑渣土。这片荒地上保留着重庆山地的原始地貌,弯弯曲曲的小路、张牙舞爪的树桠、野蛮生长的龟背竹、歪歪扭扭的石墙……这一切击中了吴扬文,“在这座城市游荡多年,终于找到梦想所归处。”

  他开始勾画他的都市桃源梦:这里做十八梯,这里修吊脚楼,这边装石风车,这里留下过去的老街杨柳街和胭脂巷。而“下半城”,什么也不做,直接开辟成农田,种水稻、挖荷塘……他将自己对重庆这座城市的情感浓缩在一方院子里。

  “成都有巷子,重庆有院子,这正是重庆院子打造本土文化IP的定义。”吴扬文说,今天的重庆正在成为中国的文旅大城,从自然秉赋到文化滋养,再到时代创新,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也是重庆城市新经济发展的一个全新道路。他相信,任何一座珍惜自己文化的城市,都是旅游目的地。这正是重庆院子的初衷和目标。

 

 

 

  都市里的“院子稻田”

 

  漫步重庆院子,最让人意外的是,院子的边缘,高架桥下方有半亩稻田和荷塘,还有一片菜园子。

  城市最核心地带的这亩稻田,成为城乡间剪不断的乡愁。

  事实上,当吴扬文作出“院子稻田”的决定时,并没有想到它会在日后变得如此重要且引人注目。

  “我希望能够将这块看似无用的公共用地,创造成一个能够为公众共享的空间,让城市回归本原。”吴扬文说。

  某种意义上,“院子稻田”也是一个关于“乡城计划”迟到的补偿。

  吴扬文在2008年曾参与一个重庆城乡统筹课题研讨,并提出了一份以农村、农业、农民为主体的“乡城计划”。

  当时,他研究了包括北美和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在内的乡村与城市发展,发现“融合”是一个重要的解决路径,用于解决中国长久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性困惑。

  然而在很长时间内,这份“乡城计划”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践。重庆院子一经立项,稻田的念头就一下子冒了出来,吴扬文确定要在寸金寸土的城市商业中心种稻田,“城中有田,都市也能拥有一片不错的自然回归之地。”

  为此,吴扬文邀请来了台湾农业种植和养殖专家黄金生先生。黄金生的“自我复育”理念,给了吴扬文许多建议。

  此后,吴扬文还邀请了传统竹篾手工艺大师“黄弯刀”。“黄弯刀”很喜欢这个院子,甚至还准备为小动物编织专门的通道。

  “城市更新的同时,也要有文化复兴,不能忘记我们的根脉。”吴扬文说,“文化是一座城市非常重要的软资产,我们把城市更新和文化复兴当作管理城市软资产的方式。如果只是物质化的改变,会使城市的文化韵味大打折扣。”

  吴扬文希望实现“重庆院子+”,把这个城市文化IP开到更多城市,同时也把重庆美食、重庆美景、重庆美文、重庆美创传递到更多的地方。

 

  文:今日重庆记者 夏小萍

  图:吕兵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