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看效果 乡村振兴城市提升看亮点

大巴山深处小村的“三变”

  • 今日重庆网 2020-01-08 17:56

鹿坪村山地鸡养殖基地

 

  2019年12月19日,群山环抱中的城口县周溪乡鹿坪村一片白雪皑皑。

  “老刘,听王支书说过几天村里有人来收独活,我去把地里剩的几亩独活挖了,中午就不等我吃饭了。”尽管前夜下了一场大雪,彭兰成还是起了个大早,利索地拾掇完自己,就背上背篓拿着锄头出门了。

  “今年独活长势好,又能多收入万多块。”彭兰成盘算着,“明年村里发苗子,干脆再多领点。”

  地处大巴山腹地的鹿坪村,昔日的荒山荒坡如今成为千顷良田。用周溪乡党委书记黄鹏举的话说,是“三变”改革让鹿坪的荒山资源“活了”。

 

彭兰成种植独活

 

  “三变”以前 “造孽村”

 

  鹿坪村位于川渝交界,距城口县城90余公里,处于九重山、百里峡、龙潭河三个景区节点,地形像一个横倒的“7”字,全村203户、850人,其中贫困户41户、175人。现有耕地面积2831亩,林地面积9800亩。

  “我们鹿坪村以前是‘造孽村’‘难村’‘穷村’。”彭兰成感叹,“穷了几辈人,住的是窝棚,吃的是洋芋坨,喝的是挑担水。”

  早年间,因为地形和交通等诸多因素限制,鹿坪村绝大多数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村里90%以上的土地都被闲置荒废,仅有几家人种植了少量的蔬菜自给自足。

  “2015年,我到鹿坪担任第一书记,第一次进村里,坐摩的花了两百元。”周溪乡副乡长谭天平说,距离周溪乡只有19.4公里的鹿坪,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公里硬化公路,全村都是破败不堪的穿架房屋,地里种的是三大坨——洋芋、包谷、红苕,全村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都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

  “不变只能跨过温饱槛,迈不进富裕门。”鹿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庆朋说,为实现乡村发展,促进村民增收,2017年,鹿坪村启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

 

鹿坪村山地鸡鸡苗

 

  “三变”试点 点亮曙光

 

  什么是“三变”?怎么变?变什么? 2017年9月,谭天平召集全村社员召开股东大会,向农户讲政策做宣传话未来。“现在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要通过改革让鹿坪村真正富起来!”“等以后我们有钱了,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出门旅游了。”“给绿水青山贴上价值标签,才是鹿坪村的出路。”

  “当时效果并不理想,全村只有88人入股,共筹集资金21万。”谭天平说,再通过清产核资,共清理资产价值1009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共计18万元。

  靠着这不多的第一桶金,通过乡党委乡政府牵线搭桥,鹿坪村将原村便民服务中心变成了集电商、物流、超市为一体的综合集体超市,超市货物全部由县城的超市定点配送,售价和县城超市保持一致,村民能就近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集体超市的销售利润,进入村集体经济的盘子,按一定比例在年终给全村股民分红。2018年,该超市实现集体收益16万元,全村户籍人口每人分红130元,38户建卡贫困户每户额外分得100元。

  “首年就见效益,极大激发了村民投身改革、维护改革成果的积极性。”谭天平说,只有大力发展产业才能聚人气、添财气、长志气。必须扭住产业发展这个根本,按照县委提出的“多品种、小规模”经营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增加经济作物比重,推进品牌化、组织化建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村民项朝芝晾晒独活

 

  致富产业 播撒希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鹿坪村一直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村党支部反复考察学习,借土地平整及宅基地复耕的机遇,决定发展中药材种植、山地鸡养殖等特色产业。随后,多次召开社员会、院坝会,帮助群众分析发展形势,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

  主导产业确立后,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是鹿坪村需要攻克的又一道难题。

  通过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鹿坪村推行“支部 + 公司 + 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独活、山地鸡等产品供不应求。

  彭兰成、刘开芝都是其中的受益者。

  前些年,彭兰成常年在矿山打工染上尘肺病,不能从事重体力活。他回村种植中药材,发展独活十余亩,年产5000余斤,仅靠中药材就年增收两万元,家庭年收入达到10余万元。

  因病因学致贫的刘开芝家庭,一家4口,两个孩子读书,丈夫身患癌症,家庭收入微薄。如今刘开芝在家门口的专业合作社实现就业,抽空做点轻松体力活,年均增收3.6万元以上,切实减轻了家庭负担。

  目前,鹿坪村发展魔芋繁殖1350亩、木瓜1880亩、中药材1500亩,饲养山地鸡40万只。

  在致富产业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年均纯收入也由2014年底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2018年底的9120元。如今,村里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少,返乡创业的乡亲越来越多,很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连周边村民也纷纷前来打“短工”,真正实现了“家乡是个好地方,就业不用去远方”。

  新房屋、新街道、新产业……“三变”改革让鹿坪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两年时间,鹿坪村坚持深度挖掘自然、人文、产业优势,闲置荒地变了资本,土地活了;资源化作资产,村民的腰包鼓了;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乡村美了;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回家开起了农家乐,真正实现了改革见实效、治理有成效、村民得实惠。

  收完独活的彭兰成回到家里,扑鼻而来的是腊肉的醇香,在家的老伴刘兴菊已经炖好了一锅老彭想了很久的腊排骨,老两口围着火盆商议着来年的生产计划。

 

  文:张竞一

  图:刘恒旺、张竞一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