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故事

字正腔圆读川普

  • 今日重庆公众号 2019-12-25 16:30

  很多朋友都有作为志愿者的经历,无论是爱护一草一木,还是为他人的生活提供便利,默默付出,做点力所能及、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总让人觉得心情豁达、愉悦。

 

 

  而当代大学生,正逐渐成为志愿者的主角,他们把校园里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明白、感受得到的一言一行。当然,这个过程其实很难,因为,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会发生……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徐宏利和同学们来到渝北区回兴街道科桐路社区开展普法活动。因为是上班时间,所以前来“凑热闹”的大多是退休的老人和未上学的小孩。语言关,成为志愿者们最大的障碍。

  “我们几个来自上海和青岛,平时在学校大家都说普通话,接触重庆方言的机会比较少。”

  “这次的社区活动,前来咨询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他们说方言,语速快了,理解力跟不上。”

  徐宏利和同学们尽快适应着新的语言环境,就在这时,一位穿着深蓝色羽绒服、背有点坨的老人,杵着拐杖颤颤巍巍向他们走来。

 

  老爷爷先是接过宣传册很努力地看,似乎看不清,他就用双手举高了图册凑近眼前。手里的拐杖滑落了,他有些慌,下意识地蹲身捡拐杖。宏利和同学们赶紧凑拢来,一边捡起拐杖扶住老人,一边抻着画册与他同看。

  “见到老爷爷认真的样子,我们都很感动。”宏利接着描述道:“陆晓蓓和罗娜师姐用手指着宣传册,贴近老人的耳朵,一个字一个字很大声地读。我们尽量读得慢些,让他能够听明白。”更让同学们意外的,是与老人家的互动。“这位爷爷时不时会跟我们搭句话,说的是普通话,家乡味很浓的那种。但我们能感觉到,他刻意说得很慢,像是在字正腔圆地规范自己,他想尽力说得标准些,让我们也听得懂。”

 

  普通话标准的,读得接地气;方言味浓厚的,读得咬文嚼字。一问一答间,志愿者与老百姓的距离拉近了。

 

为志愿者们点赞!

 

图片:西南政法大学提供

摄影:杨德倩 等

文章:郭浏婷

编辑:陈怡璇

审核:陈科龙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