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 文旅融合背景下院团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 今日重庆网 2019-12-14 13:31

  12月6日,记者在重庆国际马戏城现场看到,来自重庆南岸区怡丰小学的1100余名师生,在重庆杂技艺术团演员的带领下有序的走进剧院,体验杂技项目,学习魔术表演,观看杂技剧《大禹》。

  据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陈涛介绍,这是重庆杂技艺术团在新一轮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两个效益”相统一,以重庆杂技艺术团为师资主体,以重庆国际马戏城为研学平台,以杂技剧目《大禹》为主打剧目,通过现场观演+教学、互动体验+学生自学、跟师指导+沉浸式研学的方式,一体化、全流程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艺术研学教育项目,旨在通过普及、推广杂技艺术,提升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进而为更好推动杂技艺术与旅游市场深度融合找到和探索出一个全新的突破口。据了解,该项目自2019年启动以来,除节假日外,每天都有700-1000名中小学生走进重庆杂技艺术团和重庆国际马戏城接受艺术研学教育。

  市场调查表明,青少年是艺术消费的重点群体。重庆杂技艺术团在近十年的改革探索中深深感到,要在新一轮院团改革中破解生存困境,实现杂技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院团的可持续发展,守正创新的着力点在青少年。可以说,抓住了青少年,就抓住了院团坚持“双效”统一的突破口。目前,该项目已成为重庆杂技艺术团加快文旅融合,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供图

  载体:打造“五有”杂技艺术研学教育基地

  2019年以来,重庆杂技艺术团在进行驻场演出的基础上,着力打破文艺院团传统的发展模式,努力探索全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发展方向,通过融合院团资源和剧场资源,着力培育以剧院参观、传统文化教学、杂技魔术体验、观剧等为主的“五有”杂技艺术研学教育基地。

  ●有教材。一方面,为研学教育量身打造主修教材,推出了大型3D杂技剧《大禹》;另一方面,推出舞流星、空竹、转碟、晃管等一系列杂技、魔术小节目,丰富了研学内容。

  《大禹》是重庆杂技艺术团倾全团之力打造的杂技剧目,以历史文化符号“大禹治水”为主题,以传说性史实为背景,用杂技语言讲述大禹排除万难、不惧艰辛的治水精神,讲述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伟大民族精神。学生在观看精彩杂技剧目的同时,也受到剧中主角大禹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感受大禹在与自然万物搏斗中的艰辛,从而使他们树立勇往直前的人生信念,以剧育人,给学生们带来满满正能量,给研学活动带来成效。

  ●有课堂。重庆杂技艺术团经过长时间的调研考察,结合中小学生各年龄阶层的实际,开发设置了30余个以杂技、魔术为主的研学课堂,以丰富的课程设置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研学的积极性。

  在以往常规的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只是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枯燥、单一的研学内容,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研学的积极性,丧失了开展研学的初衷。而重庆杂技艺术团多个研学课堂的设置,给学生们带来了多样化的研学内容;定时轮换学习的方式,保证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研学课堂,让研学活动不再枯燥,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参与研学活动的积极性,保证研学活动的成效。

  ●有师资。以重庆杂技艺术团现有专业杂技演员为教师班底,固定设置20名为前来研学的中小学生授课,讲解杂技相关知识和技巧。同时,还设置了10余名杂技演员充当候补,以固定+灵活的方式,保证了研学教育师资充足。

  一方面,充足的师资力量给研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让学生在活动中有组织,有纪律,不再是以往满地跑的状态,在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带队老师管理上的压力;另一方面,灵活的教师配置给研学活动多样化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人员保障,以最优的教学人员配比,让每个前来研学的学生都有所学、有所获,加大研学活动的成效。

  ●有互动。在研学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聆听杂技教师教授杂技技巧,还能自己动手,使用道具进行简单的杂技表演,展示自身所学,寓教于乐,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良好的教学互动,能让学生们在学习时能事半功倍。重庆杂技艺术团设计了多款适合学生研学用的杂技道具,借助学生对新奇事物的新鲜感,以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加大学生的研学课堂参与度,让学生主动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互动,在一步一步掌握简单的杂技技巧后,还会让其进行简单的杂技技巧展示,解放了孩子的天性,营造一幅和谐、融洽的教学画面,把研学活动成效最大化。

  ●有衍生品。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杂技衍生品,除了售卖,还作为奖励孩子的奖品,让孩子把杂技艺术带回家,在传播杂技文化的同时,也可作为自学的教具。

  目前,基地年均开展研学演出200场以上,研学的学生达到15万人次。参加研学的学生,都对课堂上老师教授的杂技技巧和杂技道具十分感兴趣,觉得十分新奇、好玩,在购买相关衍生品带回家之后,还会给父母和亲人表演和展示,甚至还会主动要求父母来国际马戏城观看演出。广大中小学生在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基地中充分感知艺术的魅力,提升艺术修养。很多学校的负责人、老师都表示: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有平台、有内容、有基础、有吸引力,丰富了学校的美育教育,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供图

  破题:实现“三个结合”

  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展和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必须社会效益为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艺术要发挥审美教育的功能,必须与教育无缝对接,深入学校、深入学生。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有机实现“双创”结合、“双效”结合和艺术与教育相结合,取得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双赢。

  ●“双创”结合。杂技艺术这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研学项目,在中小学生中得到普及和推广,同时,通过打造适合孩子的演出节目、演出形式,推动了杂技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研学教育过程中,很多孩子的想法、建议,给重庆杂技艺术团的创作、重庆国际马戏城的表演,提供了很多新思路、新点子。在保留杂技艺术高、精、尖水准的同时,重庆杂技艺术团从剧目内容到表演形式,包括剧本、动作、造型、舞美、灯光、布景等,推出了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都更强的杂技、魔术节目。

  ●“双效”结合。杂技“高、精、尖、难、险”,限制了传承发展的途径和人群。在研学活动中,重庆杂技艺术团以杂技艺术传承研学为核心,通过创新杂技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与杂技教师的互动中感受杂技艺术的魅力,从而使他们爱上杂技,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从根源上解决杂技艺术传承的问题。同时,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市场、适应社会、适应当下观众群体需要,重庆杂技艺术团把研学教育与文旅融合通盘考虑,通过中小学生撬动旅游市场的文化消费,让文艺创作和旅游市场无缝对接,每次研学活动后,都会给孩子们赠送一张家庭观剧优惠券,从而通过孩子带动父母,1拖2全家出行,1次研学带动无数次观演,打破了传统的剧院售票模式,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强与旅行社合作,大打“亲子游”,吸引了大量来重庆的游客到重庆国际马戏城。

  ●“艺教”结合。“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让学生们在研学中玩得高兴的同时,让他们了解和学习传统杂技文化艺术,提高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寓教于乐才是我们的最终目地。”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陈涛这样说到。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给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课外活动课堂,成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鲜活载体。广大中小学生通过研学活动,走出课堂,走进剧场,零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艺术热情,提高了艺术修养。同时,研学教育也促进重庆杂技艺术的创作,拓展了创造视野。比如,杂技剧《大禹》水幕布景,原来只是在主舞台上,后来,采纳研学学生的建议,改为可移动、可变换前置水幕布景,舞台的实景感、现场感大大增强。以研促创、以创促研,成为良性循环,提升了重庆杂技艺术团的创作能力。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供图

  拓展:从体制、机制上发力

  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趟出一条艺教结合的新路子,开辟文旅融合的新途径,实现院团改革的新突破。探索永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下一步,重庆杂技艺术团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切实加强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基地建设,放大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的龙头示范效应,带动和支撑重庆杂技艺术团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做实基地,深化团场合一。重庆杂技艺术团和重庆国际马戏城的结合,是实施高效管理、整合业务资源、更好发挥优势、增强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研学教育基地的建设,是给两者带来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点睛之笔。重庆杂技艺术团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开拓进取,围绕研学教育基地的拓展壮大,创造研学新思路,延伸研学新产业,奋力开拓新局面,为打响研学基地名气、提升重庆国际马戏城影响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进一步优化研学,夯实专业队伍。一方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鼓励、吸引更多的专业演员,特别是优秀青年演员担当研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思想境界,提高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在研学教育中注重发现杂技尖子,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争取吸纳一批参加重庆的杂技专业培训班,加强重庆杂技专业人才的梯队建设,力争为重庆杂技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创作、演出,培养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进一步创新机制,创新运营模式。紧紧盯住青少年这个重要群体,借鉴、推广、优化从研学教育过程中衍生出来的“1+2”营销模式,开发“亲子游”等全域旅游杂技演出营销新渠道,力争通过孩子,带动家庭,通过家庭,撬动朋友圈,通过朋友圈,覆盖全社会,不断培育、做大杂技艺术传承群体和观众群体,让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更广泛地发挥作用,更有效地服务社会。

  重庆杂技艺术团自2011年转企改制,一直在深化改革的路上不断探索。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让重庆杂技艺术团的创作,不仅收获奖杯,还赢得口碑;让重庆国际马戏城,不仅赢得名气,还赢得人气。“改革就要进入新一个10年,在这重要的关头,我们将通过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的牵引,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破解院团生存、发展的压力,不断赢得院团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陈涛如是说。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