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策划

从“洁水”到节水的生态理念

  • 《今日重庆》2020年5月刊 2020-05-22 15:19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从多年人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来看,重庆属于中度缺水地区。随着近年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的落实,重庆正通过遏制不合理需求、从总量上减少水资源消耗、控制水资源开发强度、提升用水效率和效益、减少废污水排放等方面,从源头上解决水问题,保障水安全。

李家沱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检查污水处理设备

  3月19日,重庆巴南区李家沱。

  在长江边的一片洼地,坐落着李家沱污水处理厂(重庆市李家沱排水有限公司)。

  时值仲春,厂区周边的绿化带春意盎然。厂区内水池一片挨着一片,各色管道设施看得人眼花缭乱。

  见到我们,管网科副科长陈玲娜端来了三杯水:一杯是污水,一杯是处理后的水,还有一杯是自来水。

  没有经处理的污水颜色浑浊,带有明显的臭味。另外两杯水,却看不出什么区别,同样清澈透明。

  这是李家沱污水处理厂从2008年延续至今的“保留节目”,每逢市民开放日都会让市民分辨经过处理的污水与自来水,据说总有人猜错。

  那杯污水是如何变成一杯清水的?跟随陈玲娜的脚步,我们一起去探寻污水化浊为清的奥秘。

格栅池拦截污水中不可降解的垃圾

生化池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

  生活污水化浊为清

  在污水处理厂深处的一个偏僻角落,隐约有一丝腥臭。陈玲娜告诉我们,李家沱片区的生活污水,就是通过排污管道从这里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她向我们展示的那杯污水,也是在这里接的。

  环顾四周,我们没有看到污水横流的迹象。陈玲娜说那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污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泵房、管道、阀门等设备都处于全封闭状态。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后,首先会经过粗格栅和细格栅的过滤和拦截,以除去污水中不能降解的塑料等垃圾。

  随后,污水流入生化池开始生物处理,“进水、反应、沉淀、滗水的循环在这里反复进行,微生物在这里可以完成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泥水分离过程。”

  在一个正在运转的生化池旁,我们看到污水颜色深沉,还能闻到一股泥土的腥味。但经过一个个生化池的降解沉淀,水质慢慢发生变化。来到最后一个生化池旁时,水质已清亮了许多。

  经过生物处理后,生活污水流入高效沉淀池中。“这个沉淀池,会进一步处理污水里的悬浮物以及磷等元素。”陈玲娜解释,那些逐级沉淀的污泥,经过处理后会成为建材生产的原料。

  离厂区大门不远,还有最后一道过滤装置。“这是2018年完成的滤布滤池。污水在这里经过消毒杀菌后,按照一级A以上的标准,也就是目前污水排放的国内最高标准,排入花溪河,最终流入长江。”

  滤布滤池的完工投用,让陈玲娜印象深刻,“变化很明显,排放标准从过去的一级B升到一级A以后,最直观的感受是从排水口取出的水明显清亮了很多,肉眼可见的悬浮物基本消失。数据监测结果显示,总磷、总氮等含量,也明显低于一级A标所要求的标准。”

  随着城市生活污水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像李家沱污水处理厂这样的污水处理厂越来越多。

  今年,重庆计划完成6座、开工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完成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将全部达到一级A以上(含一级A)排放标准,工业集聚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5% 以上,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此外,重庆还计划用3年时间使全市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防止污染反弹。

华岩湖两岸水草丰茂

  污水变身生态循环水源

  除了处理之后排入江河,城市污水还通过再生利用,成为城市水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在九龙坡华岩风景区,华岩湖两岸水草丰茂,湖面波光粼粼,时不时有水鸟掠过水面。

  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高级工程师宋力带领我们,找到了藏身于草丛中的 10 个一体化污水处理器。这些埋藏在地下的污水处理器2019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就像一座座小型污水处理厂,每个处理器日均处理污水达400吨。

  周边片区汇集的生活污水通过这些处理器的处理,经由人工瀑布景观流入华岩湖,成为华岩湖的补给水源。湖中的鱼、田螺、荷花、鸢尾等动植物以及微生物,则起到进一步净化水质的作用。“一天处理4000吨,基本能满足下游用水需求,也极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标,在净化水质的同时,还不会排出污泥。”宋力说。

  相比华岩湖,璧山区在水资源再生利用方面的应用更加全面广泛。

  作为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璧山每天处理污水量近10万吨,能完全消化城市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后,通过总长度70余公里的供应管网,被输送到城区各处,用于市政、灌溉、消防及生态养护。

  剩余的水则排入璧南河,用于河流补充净化循环。在水处理的过程中,璧山还和华岩湖一样充分利用人工湿地来进行水质净化和循环利用。

  在璧山青杠街道,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经过统一收集,由设备净化处理后,通过污水收集管网过滤、沉淀,引入人工湿地,通过植物吸收及生物降解等,进一步“消化”有害污染物,最后才直排到河流。

  由“洁水”促成节水,近年来,重庆正从再生水利用、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节水、公共机构等用水终端节水以及树立市民节水意识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成为华岩湖主要补给水源

 

  文|高维微

  图|颜波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