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从青杠村的蝶变 看武隆巩固脱贫成果的成效

  • 今日重庆网 2019-09-25 16:18

 

  驱车去武隆沧沟乡青杠村,沿着乌江往上游方向行驶,一路上但见高山雄伟,江流蜿蜒。从黄草下道后右转沿319 国道彭水方向经过两个隧道后,右转经过龙溪乌江大桥前行4公里就到青杠村了。很难想象在武陵群山众水间,还会保存着这样一个宁静美丽的村落。
  
  地处野寒山腹地的青杠村,是乌江龙溪码头出发的古盐道上第一处经过的村落。曾经,这里美景藏在深山人未识。近年来,武隆区政协扶贫集团、区扶贫办深入青杠村开展扶贫调研,定点帮扶青杠村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使原本就“天生丽质”的山村嬗变成为“青山绿水、文明和谐、旅游观光、休闲花园”的美丽乡村。
  

夕阳辉映下的“青杠村”驿站的烽火台

 

  走千年古道寻找最美乡愁
  
  车行至进村的公路,远远就见“青杠村”驿站的烽火台,矗立在入口处。乌江古盐路自古有船工“在阎王门口讨饭吃”之说,如今,在江后路修建后,天堑变通途。同时,还让过去武隆东北片区三乡两镇最偏远的青杠村,摇身一变成为东大门的门户,跨过龙溪乌江大桥就是青杠村。为此,以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脱贫成为了青杠村逆袭的重要路径。
  
  历史上,龙溪渡口是乌江流域重要货运中转码头,走茶贩盐的商贩络绎不绝。能不能从这里围绕“乡村旅游 +特色产业 + 驿站文化”等助推脱贫攻坚做文章?武隆区政协主席潘晓成、区扶贫办主任沈江涛、沧沟乡党委书记黄庆与沧沟乡青杠村第一书记何军一起,多次深入青杠村开展调研,挖掘“古渡口、古盐道、古驿站”文化,最终形成了“重走千年古道、寻找最美乡愁”发展思路,以“青杠古渡驿站”为主线,融合丛林探险、野地寻趣、农事体验等,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后坪天坑’开发前,抢占乡村旅游制高点,让去后坪旅游的游客,在青杠村“刹一脚”。
  
  于是,在武隆区扶贫办的助推下,何军带领青杠村村
  
  民委员会成立了重庆野寒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依托野寒山良好的森林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打造以“古渡口、古驿站、古盐道文化”为元素的武隆东大门第一站——“青杠村古渡驿站”脱贫攻坚示范建设项目,并以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联营的模式,发展集体经济。
  
  目前,古渡驿站建设已初具雏形。以休闲观光农业,亲子体验,儿童游乐项目等为一体的综合体——驿园一期已基本建成;二期的游乐项目、文化演出项目和水产养殖项目正在推进中;争取东西协作帮扶资金 400 万元,完善“古渡驿站”基础设施。目前餐饮可同时接待游客 100 人左右,住宿正在加紧装修建设中,争取年底开园。
  
  特色农业让村民脱贫增收
  
  在青杠村采访,听何军说得最多的一个热词是“后备箱经济”。何军说“江后旅游公路的修建让青杠村旅游看到了希望”。随着道路的开通,自驾游的逐渐兴起,为发展“后备箱经济”提供了契机。青杠村要抓住这个机遇,做好做大“后备箱经济”,让更多村民分享旅游发展的红利,在脱贫增收的路上走得更好。
  

8月8日,武隆区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在青杠村召开,区委书记黄宗华,区长卢红等区领导出席了当天会议并在实地进行调研

  当然,发展“后备箱经济”,首先要有好产品。一直以来,青杠村人都是以种玉米、红薯、洋芋和养猪维持生活。为此,武隆区扶贫办帮助青杠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把特色农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近年来,青杠村通过流转土地150亩,发展樱桃、蓝莓等四季水果采摘园,开辟“野寒山网上自留地”认购;组建土鸡专业合作社,示范养殖土鸡 5000 只,带动村民种植西瓜 250 亩、中药材 300 亩、花椒 300 亩……使经果林产业正逐步迈向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轨道。
  

区领导调研中

 

  “去年 7 月份由我牵头发起的林下散养‘野寒山’土鸡,不喂饲料,还将种植的‘白花前胡’的叶子来喂鸡,这样鸡更健康,在市场上每斤能卖到 18 至 20 元,非常畅销。”村支书冉圣元告诉记者,目前他正与电商对接,今后“野寒山”土鸡将不愁销路。
 

 在村民的自留地前,武隆区扶贫办主任沈江涛向区委书记黄宗华汇报青杠村脱贫增收的近况

 

  目前,不少村民的耕地也栽上了“白花前胡”中药材、“黑珍珠”樱桃等经果林,冉圣元说,“今年,中药材种植将迎来第一期盛产期,估产 4000 元一亩,全村药材种植年收入将高达 80 万元。”他们采取分散种植、集中采收模式,并与太极集团签订订单。
  
  如今,这些种养植(殖)业陆续开始给农户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野寒山电商服务中心,记者与村民杨天奎相遇。栽了 10 几亩西瓜的他说,他家的西瓜1.2元1斤还供不应求。他估计西瓜卖完后,收入在 4 万元左右。
  
  目前,青杠村以乡村旅游扶贫为龙头,一业兴带百业旺,先后推出了主要以绿色蔬菜、时令水果、西瓜、苕粉、土鸡、土鸡蛋等土特产品;及加工类的:野寒山冉氏椒麻鸡、辣椒酱、麦芽糖、麻饼、糍粑、土酒等,让慕名而来的自驾游客人在观光后,又能满载而归。据统计,自青杠村“古渡驿站”脱贫示范项目实施以来,该村通过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集体经济等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58 户,帮助 20 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深化脱贫攻坚让乡村蝶变
  
  去年 7 月 6 日,一场强降雨将村里道路多处冲塌,交通中断。得知这一情况后,村里志愿服务队推着铲车、拿着铲子纷纷赶赴现场排危,清理公路、排除重点塌方处及泥石流,畅通重灾农户房屋泥石堵塞……这温暖的一幕如今时常在青杠村出现。
  
  实际上,2017 年,武隆区政协下派何军担任青杠村第一书记时,青杠村还是一个摘帽的市级贫困村。那时全村 375 户 1241 人,居住在 15.11平方千米的野寒山麓。仅一年多的时间,青杠村从一个“后进村”跃为区级“示范村”,其中的不易,只有武隆区扶贫办与何军本人才心知肚明。
  
  为了改变青杠村的落后面貌,武隆区扶贫办以生态旅游发展为统揽,重点解决当地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问题。而何军上任后,先后烧了“五把火”:第一是物色村支书。他说服了在外拿高薪的冉圣元回乡当村支部书记;其次是制定完善各类制度,对部分村组干部进行优化调整;第三是对党员和村干部实行积分管理,要求每年做 1 件好事、帮 1 户困难户、提 1 条发展建议、开展 1 次义务劳动;第四是建立村民议事会,聘请青杠村在外的 52 名能人参与村民议事会管理村务;第五是组建“咱是青杠人”微信群,要求每户至少 1 人进群,及时召开户长会、院坝会宣传……连续“五把火”,让曾经“软懒散”的支部班子,面貌焕然一新。

  正在紧锣密鼓装修建设中的驿市、驿站,争取年底开园


  
  此外,为了从乡风文明建设、乡村自治上入手,摘掉精神上的“贫困”帽子,武隆区还开展了“公序良俗”教育、民政临时救助、教育扶贫关爱、大病医疗救助、科技下乡扶贫等一系列的帮扶活动。同时,在青杠村支部班子的号召下,村民组建了15人的党员先锋队和4个志愿服务队,开展抗洪排危、清扫公路等志愿服务活动;修订了《村规民约》,制定了《村民十不准》,对村民实行红黑榜管理;聘请 10 位乡贤作环境发展监督员,开展公序良俗宣传评比活动……系列的“组合拳”,让青杠村的村容村貌一天天地变得更加美丽。
  
  2019 年 8 月 8 日上午,武隆区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在青杠村召开,区委书记黄宗华、区长卢红等 22 名区领导出席了当天会议。初步确定了青杠古渡驿站与大田古村落联合开发打造,形成武隆东大门一条新的旅游线路。未来,青杠村将依托“驿文化 +”,打造实景体验式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由贫困村向着“旅游村”迈进。
  

 正在紧锣密鼓装修建设中的驿市、驿站,争取年底开园

 

  事实上,青杠村的变化只是武隆深入实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的一个缩影。武隆区自 2017 年 11 月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坚持“四个不摘”要求,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使脱贫成果得到巩固。2018 年底,全区未脱贫人口由 2014 年的 15909 户 55449 人减少到 979户2910 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 0.78%,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 2215 元增长到 8991 元。到 2019年,将高质量完成 2700 个贫困人口的减贫任务。
  
  “目前武隆正掀起深化脱贫攻坚新一轮的攻坚热潮,确保到 2020 年在现行标准下,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与全国全市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沈江涛表示。

文|今日重庆网记者 夏小萍

图丨颜 波 武隆区扶贫办

编辑:汤芮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