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巴渝论见

网络文学终须“内容为王”

  • 重庆瞭望 2023-05-29 11:46

  5月27日,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开幕,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从首部网络文学《第一次亲密接触》面世至今,网络文学作品已达3000多万部。但在网络文学繁荣的同时,质疑与批判声也从未停止。

  在大众的目光里,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对网络文学的误解,比如网络文学难登大雅之堂。

  为什么大家会有如此偏见?重庆网络作家又有什么话要说?网络文学又该如何回应质疑、健康发展?

  01

  正如重庆网络作家协会主席袁锐(笔名:静夜寄思)所说,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本质上都是文学,只不过是新的时代,有了新的媒介。

  当很多人还停留在“网络文学能否登上大雅之堂”的讨论中时,网络文学却已经悄然惊艳众人。

  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89.3亿元,网络文学用户高达4.92亿,网络文学作家数量逾2278万。也就是说,在中国平均3个人中,就有1个网络文学受众,每100人中就有1.5个网络文学作家。除了人数的规模外,网络文学的质量也诞生过许多高质量作品。重庆文学院院长张兵(笔名:小桥老树)表示:“网络文学有很强的市场属性,凡是成功的作品都经过了市场检验,得到了广大读者认可。”

  拥有完整的IP产业链条。一本《盗墓笔记》,引众多读者为吴邪与张起灵扼腕,在2015年8月17日汇聚长白山,见证他们的“十年之约”;一本《雪中悍刀行》,让无数男儿感叹“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如长夜”;一本《走马传奇》,解读重庆密码,五百年走马事,五百年重庆史……应该看到,一部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可以完成从文字到漫画、影视、综艺、动漫、游戏等全链路转化。这种“一鱼多吃”的商业模式,持续释放网络文学IP的势能。网络文学的背后不只是文学,更是一个产业。

  拥有文化输出的良好基底。据《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12年至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营收规模增长明显,市场营收从2018年的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0亿元。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已经输出网文作品逾16000部,海外用户超1.5亿人,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作品出海”“版权出海”,到“模式出海”“文化出海”,网文已然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韩路荣(笔名:寒露)表示,重庆网络文学出海也颇有成绩,广受东南亚、北美等地民众的欢迎,很多重庆题材的小说被翻译成英文、泰文等,在海外广为流传。在本次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活动中,重庆籍作家九鹭非香获得了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个人奖。

  02

  网络文学虽然取得如此成绩,却依旧逃不过流量的“裹挟”。

  现在,网络文学作家形成了明显的“金字塔”结构 。过去,英雄不问出处,无论是谁,都可能登上网络文学的巅峰。许多年轻人梦想依靠写作网络文学一举成名。如今,大部分作者处于金字塔的底端,作品人气有限,收入也有限,想再要通过辛勤写作一夜成名,难度有如登天。而少数头部作家,则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比如,某头部网络文学作家仅仅发布了一个30字的小说预告,其作品的收藏量就已经达到了60万。对于大多数普通作者来说,写完一本书的收藏量也可能没有超过三五千,甚至只有三五百。这种悬殊的差距反映出网络文学顶流与底层截然不同的现状。

  网络文学,“流量为王”里藏着隐忧。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粉丝的“打榜”可能决定一本书的好坏。一些平台常用打赏、书友榜、作者pk等花招运作,诱使读者为心仪的作者提供金钱和流量。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读者已经不看内容,而是凭借对作者的“喜爱”程度来打榜。上述现象扭曲了读者的审美力和判断力,让他们无法单纯专注于文学作品本身。

  过于数字化的考核标准,也影响着网文创作,运营方看的是月票章推、投资回报比,和IP热度。因此,作者在进行内容创作时,也时常被流量绑架。

  03

  网络文学,离不开内容为王。优秀的文化往往有“圈”无“壁”,内容为王是网络文学的使命与归途。

  在网络文学野蛮生长的时代里,新鲜感或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但随着网络文学“精耕细作”时代的来临,作者手里的“标尺”更要牢牢掌握好。

  内容,是网络文学的核心。文字的核心就在于传递价值、传递故事、传递感情,如果千篇一律、假大空,势必在读者觉醒后失去市场。作者应当沉下心来,静静打磨自己的作品内容,避免重复前人。面对高标准、严要求的读者,作者也必须始终抓住内容为王的核心,“落笔”时精耕细作。比如静夜寄思的作品《火种》,在重庆红岩纪念馆、重庆大轰炸纪念馆、育才学校等地方实地调研,从真实历史的缝隙中抓准题材,用流行网文的创作方法讲好故事,深受读者喜爱。

  流量,是网络文学的动力。网络文学需要流量毋庸置疑,但关键在于需要更加理智的“留量”,而不是引导粉丝像“饭圈”般过度追捧。网络文学的读者,需要更加注重内容的含金量,从而倒逼作者自我审视,“点石成金”。提升质量,将是读者、作者和网文平台的三方共赢。拥有全国第三多网络用户群体的重庆,也要发挥出读者的作用,帮助重庆网络文学再“出圈”。

  通道,是网络文学的生命力。打破文学圈子的圈子文学,是网络文学发展的生命力。通道对于处于底层作者的职业发展来说,十分重要,也是作品走向市场的关键。通道畅通,就是要保障更多的好作品涌出来。平台已经保证了每个人都有平等写作的机会,但还需要保证每个写出好的作品的网络文学作者都应该有平等的上升通道。上升的通道打开了,网络文学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灌溉。

  “路漫漫其修远兮”,网络文学要在市场化的浪潮里“乘风破浪”,仍需“上下求索”,永葆生命力。重庆4万+的作者队伍也应当携手并肩,不断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网络文学作品。

  重庆可以利用本身的地理特质,打造出更多的精品小说。小桥老树表示:“重庆具有高低起伏、错综复杂的地形,是最早开放的西部城市,是长江上游工业重镇,有来自五湖四海极具英雄气的城市居民,从空间上来看极具悬疑气质。重庆的悬疑小说作者正在快速成长,向林、庄秦、E伯爵等一批作家的悬疑作品具有相当水准,广受好评。”

  对网络文学还存在偏见的人,是时候将偏见丢下了。网络文学已然是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文学作者付出的辛勤、眼泪、热血和汗水,值得被看见。

  文丨姚伟民 秦美荣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