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2022重庆两会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重庆人才生态,畅谈美好愿景——重庆正成为八方英才向往之地和奋斗热土

  • 重庆日报 2022-01-19 09:44

  主持人:

  重庆日报记者:陈国栋 张莎

  访谈嘉宾:

  庞茂琨 市人大代表,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王绍慧 市人大代表,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红宇精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邵毅敏 市政协委员,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罗小辑 市政协委员,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

  张科 市政协委员,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汉光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近年来,重庆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面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接续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出台重庆英才计划、举办重庆英才大会、健全“塔尖”“塔基”人才政策体系,推动全市人才事业发展持续向好,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提升,重庆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2021年11月,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对人才工作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让更多人才在重庆行千里、致广大。

  两会期间,我市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围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畅谈重庆人才好机遇、好平台、好政策、好生态、好前景。

王绍慧

  好机遇

  人才拥有广阔发展舞台

  “担当大使命,实现大目标,必须要依靠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我从重庆一系列人才政策中,读到了重庆求才、惜才、爱才的用心,人才在重庆发展,正逢好机遇!”王绍慧说,人才兴、事业旺,近年来,重庆人才政策不断完善、措施更加有效。

  王绍慧举例说,重庆出台17条“硬核”举措集聚“塔尖”“塔基”人才,制定26条措施助推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实施重庆英才“渝快办”等,条条措施与政策含金量十足,为聚集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王绍慧特别提到,在“用才”方面,重庆的做法卓有成效。比如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各行各业积极参与,各类人才踊跃申报,影响很大、效果很好。“重庆在用才方面观念新、思想解放。评英才,不是简单地给荣誉和奖励,更多是激励英才干事创业。通过给各类英才压担子、给任务、定目标,有效发挥了英才的作用,带动了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

  王绍慧认为,重庆近些年人才增量很大,有力推动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重庆在人才建设方面举措多、落地实、成效大。”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和机遇,王绍慧所在的重庆红宇精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近些年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突出,每年都引进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其中博士硕士和“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占到70%以上,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显身手,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加快人才集聚,激发人才活力?王绍慧表示,当前重庆创新链日趋完善,产业链基本构建,人才链初步形成,而三条链都需更加“结实”。

  他建议:一是谋划实施更多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科技项目,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二是搭建更多优质创新平台,为人才项目争取和发展创造更加实惠的条件;三是更加着力培育各类各层级人才,进一步打通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人才、卓越工程师、技能人才等的发展通道;四是广泛开展“揭榜挂帅”和攻坚克难行动,聚人才出成果。

庞茂琨

  好平台

  人才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和雕塑展区落户重庆,重庆参展油画36件、雕塑23件,创下重庆参加全国美展的最好成绩。其中,雕塑《烈焰青春》获得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金奖。”庞茂琨说,近年来,重庆为人才搭建了很多平台,人才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优秀人才纷纷脱颖而出。

  庞茂琨表示,重庆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出台重庆英才计划、举办重庆英才大会、健全人才政策体系,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蔚然成风,让人才感受到满满的诚意。这样的大环境,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到重庆扎根。作为重庆文化艺术界、教育界的一分子,庞茂琨认为自己也是重庆人才政策和人才平台的受益者,他先后入选重庆英才计划,荣获“重庆市杰出英才奖”、“富民兴渝贡献奖”等奖项。去年,他创作的一幅油画还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

  “重庆在人才鼓励支持、人才平台支撑上的力度越来越大,让人才觉得很有奔头。”庞茂琨说,近两年,四川美术学院引进了80余名博士,美术学和设计学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填补了我市该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空白,推动了学校科研和教学水平上台阶。

  庞茂琨表示,要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建议把高校高层次人才作为重点,特别是要紧扣国家战略和重庆重点发展领域,实施更加有力、更加精准的人才引育计划和行动。高校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对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人才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在发挥四川美术学院等重点院校作用的同时,搭建更多优质平台,提供专项支持,有针对性引育一批中青年骨干人才,产出更多优秀成果。

邵毅敏

  好政策

  人才干事创业梦想成真

  在邵毅敏看来,重庆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以“重庆英才”品牌为统揽,通过引育政策的集成创新,跑出了重庆人才集聚的“加速度”。

  作为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入选者,他对重庆推行的人才项目经费“包干制”政策感受深刻。“这个政策有效打通了人才计划和科研项目的通道。”他说,一方面,政策赋予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并可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科研团队成员等;另一方面,减少了实施限制、减轻了事务负担。

  邵毅敏介绍,重庆大学“高端装备智能轴承技术与系统”依托于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机械工业智能轴承技术与系统实验室研究平台,在系列人才政策支持下,集聚了一批高层次青年英才筑梦巴渝,其中国家级人才1名,重庆英才计划入选者2名。在重庆,他们享受到了重庆优惠的人才政策,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培养,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成效显著。

  比如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黄文彬研究员一直致力于研究解决能源及供给问题。经过不懈努力,他与团队发现了“半导体材料中的光挠曲电效应”,实现了光机电多物理场耦合,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关注。

  团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研究。研究成果保障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的顺利实施,显著提升了国家重大装备安全可靠服役的水平,同时也推动了研究平台和队伍的不断壮大,培养了一批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优秀人才。

  邵毅敏说,正是在人才项目经费“包干制”支持下,团队在高端轴承和“智能轴承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研究进展,实现了在该项核心关键技术产品研究中的自主可控和自立自强。

  邵毅敏建议,抓住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契机,进一步做优做强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技平台,以平台聚人才、以人才兴平台;充分发挥在渝高校重要作用,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大人才培养,促进人才与发展有效匹配、教育与产业紧密对接、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坚持“四个面向”,积极谋划实施重大原始创新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

罗小辑

  好生态

  人才爱国奋斗建功立业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建制派出医护人员200余人,他们白衣为甲,逆行湖北,表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专业素养,有力支援了湖北抗疫。”罗小辑说,重医附一院及有关医护人员获得全国抗疫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这对医务工作者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重庆“近悦远来”人才生态,激励人才爱国奋斗。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和科技工作者、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罗小辑对此感受深刻。

  “人才聚,事业兴!重庆正以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让五湖四海的各类英才竞相集聚、拼搏奋斗。”他说,这些年,重庆医疗卫生和医药相关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离不开大量人才的加盟。

  罗小辑介绍,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立足行业特点、梳理人才需求,加快人才引进培养步伐,有力推动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以重医附一院为例,2018年—2021年新增高层次人才150余人,新增国家级人才10余人,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科研成果已成为常态。”他说,在人才政策助力下,2021年医院在全国1306家三级综合医院绩效考核中取得第25位的优异成绩。

  对于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罗小辑建议:一是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将重庆建设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二是做好人才培养选拔顶层设计,引育结合,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发展环境,加大对优秀人才的使用和投入,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三是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四是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更加注重在具有创新和发展原动力的企业培养引进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张科

  好前景

  人才与城市相互成就

  前几天,张科刚收到重庆英才服务卡,他非常感动,也备受鼓舞,“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看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是很多人来渝的重要原因。重庆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磁场效应明显增强,必将加速集聚八方英才来渝创新创业。”

  张科看到,重庆正把战略人才力量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各个市级高新区、各类创新园区等大踏步发展,为集聚战略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科所在的重庆汉光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发挥战略人才引领支撑作用,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开发了数个重大民生项目。比如“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养老服务机构在线实时监管,助推提升了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水平。“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刚刚通过民政部和重庆市专家团队的验收,正在为全市民政部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群众提供服务,为智慧社区、智慧养老提供借鉴方案。

  建好百花园,才能让各类人才“满园春”。张科建议,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实施更加精准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服务长效机制。

  科技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118家、5108家、3.69万家。张科建议,要给予企业人才培养更多支持,大力培养从事大数据智能化、底层技术研发、应用研发等方面的人才。

  张科说,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重庆一定会成为各类人才的向往之地、创新之都、圆梦之城。

  (图片由记者熊明、张莎、谢智强、罗芸摄/视觉重庆)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