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感动重庆

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龚光荣、李洪玉:失独夫妻为生命续航

  • 《感动重庆》特刊 2021-08-12 11:45

  “对生命的珍惜,是让生命以爱的形式延续。你们美好的心灵如阳光穿透世俗,谱写成生生不息的长歌”

龚光荣、李洪玉

  2020年8月25日,一场特殊的告别在江津区德感街道南华康居小区举行。龚光荣夫妇和遗体捐献志愿者们身着白色体恤衫,鞠躬、默哀、目送重庆医科大学遗体接受站车辆远去……2014年以来,这已是他们第九次以这样的方式送别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的“家人”。

  对这对年过六旬的夫妻来说,这样的告别并不显得沉重。“挽救别人的生命,也是延长自己的生命。”每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投身遗体捐献公益事业,龚光荣的回答朴实而动人。

  平凡家庭蕴藏不凡大爱

  在龚光荣家庭,始终有一种朴素感人的家国情怀。

  龚光荣生于1958年,作为一名从小听着志愿军抗美援朝英勇故事长大的热血青年,龚光荣在小时候心里就种下了报效祖国的种子。16岁那年,初中毕业的龚光荣报名参军,但由于他是家中独子,当时政策不允许独子参军,遂成为龚光荣一生的遗憾。

  1985年,龚光荣的儿子龚莜植出生。龚光荣将对祖国的满腔热忱和自己参军未果的遗憾全部倾注在了龚莜植身上,从小教育儿子爱国爱家,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龚莜植也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在2004年12月,光荣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龚莜植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项成绩都考核优异,这让龚光荣夫妇感到由衷骄傲。2006年,龚莜植捧着“优秀士兵”的奖状光荣退伍。

  不幸却悄然来临。2011年8月,工作不到三年的龚莜植不幸罹患淋巴细胞白血病,巨额的医疗费用花光了这个家庭的所有积蓄。

  辗转医治一年多的龚莜植自知治愈无望,向父母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爸爸,我生病一年多,得到了很多社会各界的捐助,我无以为报,就把器官和遗体捐了吧。”听到儿子的话,龚光荣沉默了。老伴李洪玉嚎啕大哭,死活都不同意儿子的请求。

  “我当过兵,接受过国家的培养,把我的器官捐给更多需要的人不好吗?”“你们不是从小教育我要心中有爱、报效祖国吗?我死了,遗体和器官还能够对社会和他人有用,也算他们替我活着了”龚莜植反复劝说父母,“你就当我在战场上牺牲了吧!”龚莜植“狠心”的一句话,最终击败了母亲的坚持。

  2012年9月7日,按照儿子的遗愿,龚光荣夫妇向重庆医科大学捐献了龚筱植的遗体及眼角膜。4天后,重庆医科大学发来感谢信:龚筱植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帮助了两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那一刻,龚光荣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感觉儿子以另一种方式活着,他还看着这个世界!”

  遗体捐献后,龚筱植的名字被刻在了南岸区江南殡仪馆的纪念碑上。2013年清明节,走出悲痛的夫妇第一次在纪念碑上看到了儿子的名字。

  “既然我们无法在‘地下’团聚,那就让咱一家三口的名字在纪念碑上团聚吧!”当天,面对儿子龚筱植和纪念碑上数千名遗体捐献志愿者,夫妇二人作出了庄严承诺。

  2014年初,龚光荣、李洪玉前往江津区红十字会,正式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成为南华社区第一个签订遗体捐赠协议的家庭。

  一言一行种下星星之火

  2012年底,因给儿子治病卖掉了住房的龚光荣和妻子李洪玉搬进了位于德感街道南华社区的廉租房。

  “虽然年龄大,但精神足、耐心好、热心肠!”说起龚光荣,南华社区党委书记白正中赞不绝口。他回忆,龚光荣刚搬到这里的时候,南华社区还没成立,龚光荣就发动群众,组建了义务巡逻队,天天夜里骑着摩托在小区义务巡逻。社区成立后,龚光荣当上了居民小组长,对群众就更加热心了--沟通协调矛盾纠纷、为居民救急救难、发动群众支持政府工作……一桩桩、一件件都被他挑在了肩上。

  尽管龚光荣是个热心肠,但他一家三口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的事被“曝光”后,无异于在社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乡邻纷纷指责他们的行为“离经叛道”。个别邻居甚至在背后议论龚光荣夫妇:“狠心,儿子死了还要被送去‘千刀万剐’!”

  小区邻居的质疑让失独后的龚光荣异常难过。尤其是对儿子龚筱植的议论,更让夫妇二人饱尝锥心之痛。“我儿是为了医疗事业、为了延续他人生命自愿无偿捐献的遗体,不是为了钱!”面对乡亲们的质疑,执着的龚光荣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儿子正名!为遗体捐献公益事业正名!

龚光荣(右)辅导居民填写申请捐赠资料

  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龚光荣心里形成--何不借此机会,把遗体器官捐献这件事推广起来?

  “最开始想着先从身边的亲戚朋友入手,大家关系亲密些,不至于闹得太难堪,可谁知很多人还是难以接受。”2014年夏天,夫妇俩带着资料到姐姐家宣传,没想到刚开口,姐姐全家都“黑了脸”,直接把他们赶出了家门。

  尽管饱受打击,龚光荣却并没有气馁。“我就是死,也要把这件事干到底!”为了让更多群众了解遗体捐献公益事业,只有初中文化的龚光荣多次前往江津红区十字会拿资料、向工作人员请教,积极补习专业知识。在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流程后,他又将群众眼中“犯忌讳”的语句编成“言子儿”,或作为茶余饭后的闲聊,或跑到小区院坝、滨江路等人群集中的地方集中宣讲,降低大家对遗体捐献的“敏感度”。李洪玉也不闲着,经常带着一家三口的捐赠志愿书,挨家挨户给妇女同胞做工作,讲述儿子捐献遗体的动人故事。

  就这样,在夫妇二人不懈努力下,乡亲们的态度从质疑到逐渐接受再到主动参与。2014年,滕明德、周中全、陈安明、何高峰4位邻居成为龚光荣动员的首批遗体捐献志愿者。而当初赶他们出家门的姊妹连同岳母等共6个亲人全都自愿登记,并参与到遗体捐献宣传中来。

  汇广博之爱为生命续航

  从事遗体捐献宣传公益事业6年来,龚光荣夫妇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们的行为也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江津最美志愿者、感动重庆月度人物、重庆十大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在他们狭小的房间,一本本精美的荣誉证书被收纳在一个箱子里。

  但夫妇二人真正压箱底的“宝贝”,不是分量最重的奖杯,而是薄薄的一本遗体捐献志愿者花名册。上面写着经他们动员、自愿捐献遗体的178位志愿者的名字。“对我来说,最大的奖励就是更多人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龚光荣说。

  从4到164,6年间,在龚光荣夫妇大爱的感召下,“花名册”上名字的数量猛增了40倍。仅2016年1月22日,龚光荣所在的社区就有45位居民集体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这场捐赠,至今保持着全市最大规模集体(社区)捐赠遗体器官的记录。

  左尧彬是重庆医科大学遗体接受站负责人,尽管从事遗体接收工作已经40年,但他仍被龚光荣一家的精神深深感染。“龚老哥不仅自己全家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还发动更多人了解、参与了这项崇高伟大的事业,这在全市都是罕见的!”他说,自愿捐献的遗体都是医学解剖课堂上“无声”的老师,这些普通的群众,用最无私的奉献,铺筑了医学技术进步的阶梯。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0年,江津共有1123人进行了器官和遗体捐献登记。

  如今,龚光荣夫妇的生活仍然清贫而充实,他们身边的许多人也早已不再“谈死色变”。在每一位做出遗体捐献决定的志愿者和家人眼中,为另一个生命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续航。

  文|刘波 李坤 程雅琦

  图|张锦辉 江津区委宣传部

编辑:胡婷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